返回 第1875章 诸葛亮借东风  草根天路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1875章 诸葛亮借东风 (第2/3页)

臣来桑林祭奠,并命伊尹把百姓的歌舞记录整理,取名桑林舞。这就是著名的桑林祷雨。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汤王,在他祷雨住过的大沟旁———汜水城东关外,专门修建了一座庙宇,叫汤王庙。再后来,那里成为一个村庄,叫汤王庙沟。

    余中运讲到了历史上的第一个求雨典故,接着他讲到了第二个。

    董仲舒到江都国任国相这一年,正赶上江都国一带出现了百年不遇的大旱。董仲舒认为这正是教育刘非的极好时机,于是他就对刘非说,这次久旱不雨,是上天的惩戒,必须举行祈天求雨的仪式,以求五谷丰登。而方法嘛,董仲舒用的当然是他创造的天人感应说加上经他改造之后的阴阳学。第二天,董仲舒令关上江都国内所有的南门,不准用火——这便是前文提及的闭诸阳。并且要求把所有的北门都打开——这是纵诸阴。按照云从龙、云多则雨至的原理,董仲舒不仅要求在祭坛前摆放清酒、猪肉、公鸡、盐巴等上供,他还要求用干净的泥土在祭坛前的中央空旷地带堆成一条长八丈的大苍龙、七条长四丈的小土龙;另外,他还要求在祭坛之前挖八尺见方、一尺深的水池,里面放上五只活蹦乱跳的癞蛤蟆。一时间,人们的神情极为专注、现场的气氛极为严肃、祭祀的场面极为壮观——刘非、董仲舒率大小官员们长跪在设好的祭天坛下,求老天爷快快下雨。事实上,就像后来《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一样,在他设坛求雨不久,果真下起了瓢泼大雨,而且一下就是整整好几天,江都国的旱情得到了彻底的解除。

    接着余中运又讲到了第三个求雨典故。

    1882年夏天,扬州发生了一次特大旱灾。当时,同治元年的榜眼、官任扬州知府的何金寿想尽各种方法来帮助缓解旱情,与百姓共同抗灾。为了求雨,何金寿甚至按照民间传说中的求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