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7章 走向辉煌  山里那些事儿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67章 走向辉煌 (第2/3页)

    第四组,有王海亮亲自带领,这一对人马也是最关键的,那就是运输。

    采集来的草药,编制好的柳编,还有秋季即将收获的山果,必须要想办法运出去。

    只有运出大山,才可以变成渣渣响的票,山里人才能真正尝到甜头。

    海亮领的这群人马最多,也最壮实。

    从疙瘩坡到山外的国道,足足长达二百里。在这二百里的距离内,海亮将自己的人分成了好几拨,同时也将这一条通向山外的路切成了好几段。每一段有专门的人负责。

    第一拨,专门负责将所有的货物运到山口。

    独轮车将货物运到山口以后,第二拨利用吊索,或者传递,翻过幽魂谷。

    过去幽魂谷以后,虽然还是很陡峭,但是独轮车却可以行走了。

    第三拨将山货再次装车,利用独轮车接力,一段段送上国道。

    这段路是非常遥远的,一百里之内,还要路过数条断崖,淌过两条小河。

    独轮车的后面有人驾辕,前面有壮劳力用绳拉拽,一步一步,艰难攀爬。

    走上国道以后,城里的销售商已经等在山口了。

    跟海亮签约合同的李老板就在那里,他是药材销售商。

    其他还有两家柳编销售商,所有的货物装上车,汽车还要在大山里绕四个小时,才能彻底摆脱大山,走进大平原。

    但是那跟王海亮没关系,他们的合同是货物装车马上就结算。

    很快,第一批山货就那么运出了大山,山里人第一次将大梁山的东西变成了钱,换来了渣渣响的一大捆票,足足三万多块。

    这三万块是来之不易的,大梁山的人利用勤劳的双手获得了应有的报偿。

    再后来,这一队人马成为了大梁山物流公司的雏形。

    二十年以后,一条幸福路修出了大山,跟外面的世界接了轨,王海亮拥有了上百辆运输汽车,还有几百名司机。

    那时候,已经很少有人记得他们创业时候的艰辛跟苦难了。

    这个运输队的雏形为大梁山的人解决了燃眉之急。他们不但将山里的货物运了出去,也把山外的好东西带了进来。

    山里人第一次用到了化肥,第一次用到了农药,姑娘们的新衣服,头上的饰,孩们的作业本,也纷纷走进了大山。

    王海亮开创了大梁山千百年的新纪元,他功不可没。

    正月没过完,村民们领到了他们的第一笔工资,每个人激动得都是泪如雨下。

    这些钱虽然不多,却是他们劳动的成果,而且一点也不比在城里打工拿得少,甚至还要多。

    于是,其他几个村里的人也不再出山打工了,而是纷纷加入了疙瘩坡的采药大军跟柳编大军。

    这一年,大梁山的柳编还有采药成为了气候,销售商也不仅仅是李老板了。

    更多的人闻讯而来,大批的汽车停靠在大梁山外的国道上。

    只要大梁山的山货刚刚走出山口,立刻就被那些人一抢而空,价格也一路飙升。

    王海亮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他买了西装,带上了领带,完全像个人了。

    他的媳妇玉珠的行头也渐渐在改变,女人的脸上开始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