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否极泰来  天唐锦绣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否极泰来 (第3/3页)

动经济,却不能直接流入民间,否则必然会造成巨大的通货膨胀,物贵钱贱的后患是帝国绝对不能承受的。”

    然后,他不得不向李承乾、苏氏这两口子普及一下什么叫做“经济”,什么叫做“通货膨胀”,以及“货币”的本质与用处……

    从真正意义来说,“钱”是最没用处的,不能吃、不能穿、不能用,再多的钱也救不活一个穷困的国家。真正有用的是物资,粮食、钢铁、木材、布料、茶叶、瓷器……钱币是作为各种物资平衡流通之用处而存在。

    相比于后世,大唐为何落后?

    不是因为大唐的国库收入少,而是因为大唐的物资极度贵乏,这受困于极其低下的生产力,绝对不是钱币的多寡能够弥补,甚至过多的钱币会造成整个帝国经济系统的全面崩溃。

    毕竟无论在哪一个年代,货币都会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绝大部分的人都严重缺乏货币的支配权,而当物价飞腾,绝大部分缺乏货币的人就会陷入彻底的贫困。

    当累死累活赚取的钱却不能保证吃饱,那绝对是要出大问题的,长此以往,就会引发一场自下而上的变革……

    他提醒李承乾:“自东汉以来,三国两晋南北朝连年征战,国计民生早已凋敝不堪、衰落至深渊谷底,即便前隋一统南北,但周边胡族虎视眈眈、战乱频仍,亦是征伐不断、空耗国力……直至眼下,才算是边疆平稳,待到平定叛军,可称政局和顺,乃是四百年来神州大地上少有的能够集中举国之力发展内政是良机,因为国计民生早已跌落谷底,起点很低,正所谓否极泰来,只需陛下与大臣们励精图治,制定正确之国策,必然能够使得国内局势焕然一新,短时间内便可取得长足之进步。”

    有些时候,“国运”这个东西是玄之又玄的,看不见、摸不着,但谁也不否定它的存在。

    每当“国运昌隆”,各种国策之施行便水到渠成,仁人志士层出不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仿佛得上苍之卷顾、祖先之庇佑,一举奠定百年国势。

    可若是没能在“国运昌隆”之时抓住这玄之又玄的时机,任凭机会熘走,那么“天予弗取,必遭灾殃”……

    李承乾以往从未自这个角度去看待天下大势,此刻得了房俊提醒,仔细一想,顿时眼前一亮。

    正如房俊所言,自东汉倾颓、三国鼎立,国内便盗贼蜂起、战火连绵,百业俱废、民不聊生,西晋虽然短暂统一,但也只是形式大过实质,况且司马家得国不正、朝野上下各怀机心,也没出几个像样的皇帝,等到晋室南渡,北地更是沦为胡族牧场、一片腥膻,再后来南北朝割据并立,既相互攻伐又要外御胡虏,华夏户口相比两汉之时十不存一。

    隋文帝虽然一统南北,但边疆各处胡族兴起,屡屡入寇,掠夺人口蚕食疆土,使得隋朝中枢疲于应付。隋炀帝雄才伟略,却也好高骛远,修运河、征辽东,穷奢极欲、穷兵黩武,将隋文帝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家底折腾一空,神州大地烽烟四起,刚刚恢复不久的民生再遭重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