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127.悠悠岁月(144)五合一  敛财人生[综].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1127.悠悠岁月(144)五合一 (第3/3页)

顺便看看雪里的未名湖。

    等玩了半晚上回来,就见四爷在收拾行李。

    “要出差?”林雨桐赶紧问了一声。

    四爷的手顿了一下,“要不然,你跟我回去一趟……”说着就打电话,不知道是打给谁的,就听他说:“……她对同立市相当的熟悉,开发区的建设,她投入了极大的心力……有很好的群众基础……”

    这么一说,林雨桐就知道了,老家那边应该是出事了。

    没敢耽搁,两人收拾行李就往机场赶。同行的还有纪|委的一位副部。

    在路上林雨桐才知道,真是出了大事了。

    县城,也就是如今的同立市,如今发展迅速。开发区的规模早已经把周边的一个镇子给合并进去了。而市里其他几个区,发展不可能停滞不前。事实上带动的整个城区经济都还是可以的。

    如今城区扩建,天平镇如今都已经化为太平区了。

    靠着县城的一片,好些土地都被征用了。

    这种征用,一个闹不好就是要出事的。

    果不其然,因为征地款没有谈到位,强拆之下出事了。挖土机拆了院墙,没推房子,这本来是可以避免人员伤亡的,却没想到,他们这一拆,屋里的人着急,就急着往出跑,这家的人出来了,跟拆迁人员起了冲突。村里的壮年劳力都出来理论。谁也没在意,这家大冬天的炉子灭了,正把炉子搬到后院点炉子呢。听到响声出来了,可炉子上的火是着的。风一吹,吹到柴堆上了。

    干柴加上烈火,风势又助威。

    农村的房子都是一家一家紧挨着,后院的柴火垛又高,这一烧起来,后院的柴房也点燃了,紧跟着烧到了隔壁。隔壁家里有农用车,机油放了好几桶子,这一下可不得了了,火势势不可挡。

    外面的壮劳力谁还想着救火,赶紧回家顾着一家老小吧。

    往出跑的,觉得火势暂时没事跑回家找自家存的钱的,牵自家的牲口的,抢救家的东西的,乱糟糟的一片。

    谁都没想到火势那么大,凡是舍不得家里东西的,都被困在里面了。

    一场大火下来,一个村烧死了二十七个。

    这是眼睁睁的看着亲人被烧死的!

    不用想都知道当时的村民有多愤怒。愤怒的结果就是,拿着能拿的一切工具,不计后果的攻击强拆人员。

    一共二十三个人员,除了三个机灵的跑出去以外,剩下的二十个,重伤了十一个,当场就打死九个。

    不光是对方这些拆迁的人员有死伤,就是这些青壮村民,也是一样,又死了六个,重伤了八个,轻伤了二十一个。

    这是相当恶性的事件了。

    可这结果还没完。

    公安局介入,凡是涉事的都得带回去调查的吧。但是执法却受到了干扰,一个村子,妇孺老人把警车给围的严严实实的。

    更有周围村子的人赶来了,甚至跑到市政|府去静坐抗议。

    笨想都知道,村村之间都有姻亲,烧死的指不定就是谁的亲眷。再说了,这跟他们也是利益相关的事。大家都被征地了。然后现在敢强拆焚烧这个村子,谁知道会不会在半夜的时候一把火烧了自家的村子。

    这个性质是相当恶劣的。

    火是意外,但如今却成了强拆者故意焚烧。

    不管是谣言传成这样的,还是被火烧的村子村民出于自我保护捏造的,但是谣言已成。而且更多的人坚信,事情就是这样的。就是这些人泯灭良心。

    出了这么大的事,一级一级的往上报,瞒不住的。

    其实之前已经排过一个调查局了,但是无奈,对方并不配合。对调查人员排斥,毫无信任感可言。

    然后这工作组就汇报了情况,有些村民在言谈中就提及当时的金县长。当时四爷不时招商嘛,有了商家就得建厂。建厂这地方就牵扯到征地等等的问题。

    当时处理的比较好,然后很多人就记住了。

    动不动就拿当初怎么怎么样,如今怎么怎么样来对比。

    工作组的人有心,把这个细节给记住了。而作为组|织部管着官帽子的副部,大家对这个人的履历还是清楚的。一说金县|长,差不多都想到一个人身上了。

    这才有了四爷现在这个跟他的本职工作其实有点不搭的任务。

    当然了,这里面如果有干部渎职存在,他还是有权任免的。

    但更重要的是,要处理事情,平息民乱。

    然后刚落地,明光的电话就跟来了,话里话外,还是为一些老部下求情的。出了这样的事,有些领导是要负领导责任的。、

    光是做检讨是不行的。

    四爷一个劲点头,但却没有任何表态。

    这里面有没有需要斟酌的地方,现在谁也不知道。

    这回四爷住到了市里的招待酒店,林雨桐则是选择回家住了。她不想以官方的身份,来调查这件事情。

    到家后,英子正帮着打扫呢,见她回来了,就叫她歇着,“是为了张村的事情回来的?”

    林雨桐点头:“都传疯了吧。”

    英子砸吧嘴:“太可怜了。有一家一天埋了祖孙三代。孙子十五了,孩子急着回家找书包去了,怕被烧没了。结果没出来,当爷爷的一看孙子没了,当场心脏病犯了,也没了。孩子的爸死了儿子死了老子,拿起锄头跟人拼命去了,然后重伤住院,没两天也没了……”

    这就意味着死亡人数还在增加。

    英子唏嘘的很:“家里现在就剩下一个老太太,一个三十多岁的媳妇。”两女人都没了丈夫没了孩子。“婆媳两个如今绝食着呢,不给个说法,绝不善罢甘休……”

    林雨桐心里一叹,这就是难处了。

    第二天,她跟四爷和这次来的工作组一起,去张村给死难者上香。

    上了香,正想说找几个代表,咱先坐下来谈谈,看他们是个什么意思。

    结果又出事了。

    村口当时被烧了一半的大槐树突然之间从中间给断了,只断了还罢了,谁知道那树是中空的,从树中间爬出一条条蛇来。

    叫了消防人员过来清理,好几伙,数百条纠纠缠缠在一起成衣大团。大的小的,特别怕人。

    冬天蛇本是要冬眠的。当日这树烧起来了,外面似乎是把火扑灭了。可这烧过拾柴火的都知道,这种木料内里还在燃烧的也很多。反正这树一直在冒烟,不过是没明火罢了。

    只要是在燃烧,肯定是会放出热量的。热了,蛇自然就不冬眠了。

    许是蛇的外力作用,许是本就中空的树干燃烧的差不多了,反正是断了。于是一大树洞的蛇就被发现了。

    然后谣言马上就起来了,说是有人触怒了神灵。

    为甚这么说呢。别的工作人员可能不知道。但四爷和林雨桐是知道的。

    张村这个古槐,特别有名。

    有名到啥程度了,小老太当年刚回到镇上的时候,都听说过它。说它特别灵验,求个药啊之类的,铺一张白纸在地面上,诚心的焚香祈求,然后白纸上就会落薄薄的一层土黄色的粉末,人喝了之后就能祛病。

    以前在村里的时候,要是谁家遇上不顺心的事了,都会偷偷的到这树下烧香拜神。

    不过那时候不敢光明正大就是了。

    这树到底多大的树龄了,没人说的清楚。以前被人保护的很好,也就是在十年浩劫的时候遭过损毁。巧的是,当时就流传着说张村的神树半夜有蛇怕满树,怕是神灵怪罪了。但这只是少数人看见过。后来时间久了,慢慢的就被淡忘了。

    可如今呢?

    树都毁了!

    好些个老人就特别激动,不叫动这些蛇。

    都说呢,这蛇在我们村这树下安家落户多少代了?村里从来有没丢过家禽牲畜,也没有孩子被吓着过。夏天都在树下乘凉,谁见过一条蛇?那么多人来跪神树,蛇惊扰过哪个香客?这根本就不是有害的嘛,为啥要动它们?

    农家是有这样的讲究的,家里的蛇是家蛇,把蛇挑出去就行了,从来不伤害它们。以前更讲究的人家,家里有蛇,是会焚香三拜,用盐米水洒路作引,蛇会顺着这条路走出家门。这叫‘请蛇。’

    有些老人至今把家里的蛇叫蛇仙。有的人呢,又认为青龙入门,这是吉祥富贵的征兆。

    所以有些老人家的情绪相当的激动,坚决的很,不准动这些蛇。

    本来就复杂的问题,如今更复杂了。不满情绪高涨。他们认为神树是真的,有蛇仙儿一直在保佑。如今这么做,毁的是张家村的风水和灵气。

    本来就不满意的征地款,就更不满意了。

    蛇最后还是没强行带走。只是想办法弄了个防护网子,防止蛇跑出来伤人,也防止人靠近。

    就这,还有老人拿县城发给他的救济被子,去给蛇盖上。根本就没办法讲道理。

    回来的时候英子还问:“真有蛇啊?怪不得当初那么灵。”她还小声说,“当初给我跟你二哥说亲的时候,姥姥就去张村偷偷求过了,姥说落在白纸上的粉末瞧着像个喜鹊的形状,回来就说这亲事能成,八成还是好亲事。”

    当时就是为了亲哥心安,如今再想,好像有些道理。

    林雨桐咋说呢?

    其实她心里想着的是:粉末落下来的形状是喜鹊?其实喜鹊跟乌鸦差别也不大,都是鸟吗?又不是画出来的画,这是怎么就确定是喜鹊的?

    谁来梳洗了,就得去开会。

    这事拖不得,最关键的得是快刀斩乱麻,要不然谣言越传越盛,根本就遏制不住。

    所以涉事的该抓还得抓,至于之后法律怎么判是以后的事。至于闹事的事,四爷找几个代表谈。

    凡是牵扯到征地这事的,从上到下,往下撸,撤了谁谁谁,查了谁谁谁,哪个公司被查封,哪个人员被逮捕等等。

    四爷就说了:“……伤者得医治,死者得安葬,活着的还得继续活下去。如今坐在这里抗议,想达到什么目的呢?死了的咱没办法了,事情已经发生了。是不是得多想想,给活着的多想想……”

    然后林雨桐又去慰问了村里没闹腾的两家人,这两家不是不想闹,而是闹不起来。一家呢,是爷爷带着十□□的孙女,孩子的爹妈再外地打工,孩子的奶奶不幸没了,孩子的爹妈回来奔丧安葬了老人又走了。林雨桐把这家当做典型,各种抚恤下来,给了二十万。

    另一家呢,情况也类似,家里死的是个八十岁的老爷子。儿孙把人安葬了,该干啥的干啥去了。都在县城做小生意,没时间闹腾。这又是一个二十万。

    然后矛盾点瞬间就变了。

    之前都在恨不能想着要把谁谁谁弄死了报仇,不弄死不罢休。

    现在却想着,到底能要多少赔偿款。

    就是那对闹着绝食的婆媳俩,那媳妇也听了娘家人的劝,不闹了。张嘴就要五十万。

    英子都表示能想通这种做法:“倒霉的事遇上了能咋办?还好不到四十岁,嫁了人一样过日子,生个孩子还不晚。”

    只要肯要钱,那这事情倒是好办了。

    想要钱就不会忘鱼死网破的闹了。这就是好事!

    不闹了,事情却远远没有停止。这次的事件太恶劣,从上到下要撸掉多少人?

    这里面有没有领导贪功冒进?有没有行|贿受|贿?找的这个合作商是不是符合资质?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是需要纪|委介入的。

    林雨桐和四爷的事情完了吗?也完不了!

    哪怕是回了京城,这些人对补偿的不满意了,依旧会通过各种渠道找四爷。还有不嫌弃远跑到京城找人的。

    清宁就问:“那神树真的那么神吗?”

    林雨桐摇头,她没拜过。只是耳闻过。

    “不过耳闻多是虚的。”她这么跟孩子说。

    但至于为什么一直都传说那棵树有蛇,却在之前没有人见过,这就不得而知了。

    清宁就说:“我还记得小时候,早上起来,路上有那种痕迹,我问你那是啥,你说那是蛇昨晚从那过了,还记的吗?”

    当然记得。

    那时候的路是土路,夏天天气干的时候,路上到处是那种细粉的塘土,一脚踩下去一脚都是土。然后要是早上起的早,天蒙蒙亮,路上的痕迹还没有被破坏的话,就能看见,路上蜿蜒的痕迹。

    那也确实是蛇留下的。

    她知道清宁想问什么,不就是好奇村里的人连蛇的痕迹都没发现吗?

    那谁又说的清楚呢。

    总之这个冬天,四爷和林雨桐是很忙的。

    老家来人一拨接着一拨的。为啥?都为了县城往镇上扩建的事。

    这一拨人来说:“早该扩建了,咱这地,这房子,赔偿也要到位。比如这街面上的房子,就不能跟深巷子里的房子一个价是不是?要是一个价,将来拆迁的时候,是不是要考虑给咱们补偿一个铺子?”

    另一拨人呢,又是另一套说词:“坚决不同意!咱就是庄家人!祖祖辈辈的靠庄稼地养家糊口。这征地了,是给一大笔钱。可咱拿钱干啥呢?坐吃山空,咱连个谋生的手段都没有?以后喝西北风去?”

    老三属于赞成的那一拨人,觉得拆迁了也好,有了一笔启动资金,干什么不行?

    而老二属于极力反对的那一拨人,觉得拆迁就是砸了祖祖辈辈的饭碗。

    他就说了:“虽然咱的饭碗不把稳,得看老天爷的脸色吃饭,但这好歹是个营生。就比如说清安吧,这小子要是实在学不动,咋办?最不行还能回去种地去!我还说这是最不怕失业的行业了,结果要征地?那这以后儿孙要是不争气,连口饭都混不上了。”

    搅和的人心惶惶的,都不知道来年这庄稼种还是不种。

    其实现在想征地拆迁,怕是办不到。

    这边刚出了事,新上任的领导都还没到位呢。到任之后不做到万无一失,都没人轻易敢碰触这个问题。

    所以啊,太平镇只怕还得是太平镇。

    拆迁这事,且有的等呢。

    每个人来,都把自己的意思说给四爷听,反应情况嘛,都说:不要叫那些啥也不懂的人乱搞。

    四爷也觉得,他们该给一个明确的说法。

    毕竟这农业生产,有些农作物的周期是不一样的。你比如说明年后面就要征地,那大家都不费心的栽种果树或者给果树嫁接,而是老老实实的种点小麦玉米这些,一年收一茬的庄稼。你要说十年八年都没这意向,大家都会做长远的规划。

    四爷当初规划到太平镇了,但那份详细的图纸并没有交上去。而如今有人提议往太平镇延伸,这个方向并没有错,不过是做的太急切了一些。

    都到年跟前了,应付完一拨一拨的客人,林雨桐总说该清闲了吧。结果老家因为拆迁的留言又惹出事端了,而且事端的矛头直指明光。

    这个在大家眼里当初是对四爷和林雨桐有知遇之恩的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