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918.重返大清(23)三合一  敛财人生[综].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918.重返大清(23)三合一 (第3/3页)

而同样作为皇阿哥的弘时和弘历,弘时太老实了。老实孩子办不了这事。弘历呢,别说人家身上有差事,在京里总揽事务着呢。就是他没有差事,八叔提出来皇阿玛也不会答应的。为什么?弘历从事情开始到如今的安排,哪一项都是趋利避害的。他的那点小心思,这些成了精的皇叔怎么会看不明白。所以,当时皇阿玛一叫去,在侯见处一见到八叔他就什么都明白了,这事它不好办。谁贪来的银子不是想尽办法藏匿呢,那么轻易能找见的?尤其是在明知道是条死路的时候,人家会干脆的将底子都撂干净吗?能当官,能当大官,能当贪官,这些人里可没有笨蛋。

    下了船,将钦差的依仗摆开,江南官场这才知道,皇上派钦差下江南了。

    李卫要忙了,安排弘昼,“奴才打发人带着小主子四处转转……”

    “你去忙你的。”弘昼摆摆手,“当年皇玛法数次下江南,临幸过的地方……爷该去拜拜的。不用你陪着。”

    李卫心里一动,诧异的看弘昼,这五阿哥是真机灵呢,还是瞎猫碰上死耗子了?

    他正想着是不是趁着这些大臣拜见钦差的时候将犯官一并拿下呢,没想到五阿哥想到这么个点子。

    没错!拜谒先帝,沿着先帝的足迹再走一遍,那这江南的官员敢不跟着?

    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借口吗?

    酒宴这些大员能以公务繁忙为借口推脱,但拜谒先帝你推脱一个试试看。

    想到这里,他一米九的大个子弯下腰来,冲着一米六的小屁孩行礼,试着叫了一句,“小主子?”

    弘昼抬眼跟李卫一对,李卫瞬间明白了,这位打的就是这么个主意。

    这可真是成精了。

    两人有点心照不宣,谁也没叫破。弘昼继续他的行程,李卫安排他的事情去了。

    却说钦差驾临,李煦的心就提起来了。

    来的也太快了。

    心里焦灼的很,不用问也知道,李玉堂一定是什么都招了。可这个人到底招供到哪个程度,他是心里真没谱。

    正叫人准备去打听一二,结果弘晸来了。

    李煦眉头紧紧的皱起来了,这还真是巧了,自己刚得到消息,这三个小阿哥就不在行宫抄孝经了。

    不管心里怎么想,李煦还是赶紧迎了出去,“快里面请。奴才正准备请您呢。”他的语气带着几分迫不及待:“钦差到了……”

    弘晸呵呵的笑:“我来也是为了这事。五阿哥要沿途拜谒先帝,我们兄弟得赶回去了。”

    来的是五阿哥?

    李煦心里一松,这个消息自己还真不知道。只知道是一个叫李卫的,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带了一个皇阿哥来。不怕皇阿哥,就算是三阿哥在他们看来也还是个毛头小子。就怕那些老阿哥来一个,那准得完蛋。

    如今见这位小阿哥诚心的邀请自己一道去,他马上脸上就带了笑,“奴才这就安排。”

    南方的冬天跟京城不一样,没那么冷的叫人受不了。

    三人骑在马上并行,弘暾看了一眼坠在后面不知道安排什么的李煦,问弘晸,“五阿哥怎么选了高邮湖这个地方?”

    “怎么选了这么个地方?”李卫站在湖边,看着一望无际的湖水,“奴才怎么没想到呢?”这高邮湖既是湖也是河,更是可直接通运河,沿运河北上就是通州,也就到了京城的地界了。

    真是再好没有的地方了。

    等江南大小官吏齐聚了,弘昼是这么说的,“……皇玛法每次南巡,必要巡视河工。第一次南巡,巡的就是苏北。当时他老人家乘舆自宿迁至清河,路程二百里,就走了整整十二天,所过之处,见河工夫役运土、夯筑大为辛劳,特地多次停下车驾,步行外出,亲加慰劳,并面谕靳辅等治河大臣,严防有不肖官役侵蚀本已微薄的劳务工资,务必让人人都能拿到定额的银钱。  几天后,先帝乘船由清河沿运河南下,在过高邮湖时,见民间田地庐舍多浸没在水中,心甚不安,舍舟登岸步行湖堤十余里,察看形势,召集当地父老和读书人,详细了解水灾根因,并寻找解救办法。”说到此处,他指了指长长的堤坝,“这就是先帝曾经走过的地方。”说着,他看向站在弘晸他们身后的李煦道:“李大人深的先帝信任,可还记得当时的情形?”

    众人不由的看向李煦,李煦拱手行礼。追忆先帝是他及其愿意做的事。

    此时见五阿哥谁也不问,偏偏问了自己,还提了什么自己伸手先帝信任,他心里最后一丝疑虑也没有了。倒真想起先帝的恩德来,眼圈一红,声音就有几分哽咽,扬声道:“先帝曾对陪同的两江总督王新命王大人说,‘朕此行原欲访问民间疾苦,凡有地方利弊,必设法兴除,使之各得其所。现在目睹此方水灾,哪里能不设法拯救呢?’随后先帝就下诏,凡是有水灾的州县,一一详加考勘,确切查证后,务必解决,需要多少经费,就用多少,在所不惜。”

    弘昼点点头,“李大人不亏是忠臣,如今说起来,先帝的音容笑貌就好似在眼前一般。我在宫里,也常听皇阿玛说起先帝的丰功伟绩。要是没记错,先帝见了王新明王大人之后,当夜就夜不能寐,那首诗‘淮扬罹水灾,流波常浩浩。龙船偶经过,一望类州岛。田亩尽沉沦,舍庐半倾倒。茕茕赤子民,栖栖卧深潦。对之心惕然,无策施襁褓。’正是当晚所做。”

    李煦忙称‘是’!没想到这么丁点大的孩子,却对先帝的事迹如数家珍。

    弘晸三个对视一眼,弘昼还真是用了大心思了。

    弘昼叹道:“先帝爱民之心天下皆知。我记得皇阿玛提起过,先帝第一次南巡之前,两江总督于世龙于大人逝世了。先帝大为痛惜,临朝讯问说,‘今天下清廉官如于成龙者有几人?’”。

    众人的耳朵都竖起来了,这终于说到正题了。

    弘昼瞥了一眼悄悄站在远处的李卫,见李卫微微点头,他这才收回视线继续道:“是啊!今天下清廉官员如于成龙者能有几人?”

    众人心里一凛,这果然是冲着贪污的事而来的吗?

    却不想弘昼只自叹般的一问,又笑起来了,接着刚才被岔开的话题,继续道:“先帝一问,回答有七人,其中有张鹏翮、郭琇和彭鹏。但先帝没有轻易相信。当年秋,他南巡路过兖州,见到兖州知府张鹏翮,经考察后果然不错。  张从此擢升,由浙江巡抚直至吏部尚书。南巡至江苏吴江,微服至民间,百姓都称赞本县知县郭琇是清官好官,由是超擢为御史,后任湖广总督。除此之外,还有大批的官员,都是先帝南巡路上简拔起来的清官,相信诸位中十之六七者都是先帝认可的好官清官……”

    这话音一落,人群中就有了抽噎之声。不管是真缅怀先帝,感念先帝的恩德,还是做政治秀,但此时情绪被调动了起来,可以说是最放松的状态。

    而弘昼的话里说了,这里面十之六七都是先帝认可的好官清官,听起来这可不像是查贪官,更像是对江南官员的安抚。

    众人心里一松,青海战事在即,江南又是富庶粮仓,哪里都能动就江南不会动。不仅不能动,还得极力安抚才对。不能前方战后方乱吧。

    这么一想,私底下彼此交换了眼神,就跟着弘昼缅怀起面的来了。

    弘暄皱眉看弘晸,“我怎么觉得不对?”

    是不对!

    出门前皇上可不是这么说的。

    两人看向弘昼,弘昼冲两人眨了眨眼睛,就又一脸的缅怀样。

    等人群中稍稍静下来之后,弘昼指了指湖堤,“这是先帝曾走过的……可愿跟着本阿哥,重走一遍先帝走过的路……”

    敢不愿意?

    于是一个个的群情激动,争先恐后的跟在弘昼身后前行。

    对于整天上蹿下跳的熊孩子来说,十几里路而已,太轻松了。可对于这种养尊处优,年纪也都不轻了的老大人而言,走十几里这可要了老命了。再说了,即便是先帝走过的路,那也是湖边野地里的堤坝,路能好到哪里去。

    五里地都没走下来,有不少老大人就跟不上了。

    弘昼特体恤这些老大人,把‘安抚江南’做的跟真的似的,“……先帝以江山为重,以百姓为重,各位大人牧守一方,知道为此耽搁大家的时间,只怕也会不高兴的。”说着,他指了指从越来越近的船只,“各位大人请上船吧,皇阿玛将江南交给各位,就是信重各位,本阿哥亲自送各位回任上……”

    在一片致谢声中,弘昼站在船头笑着接这些官员上船,等最后一个人上来了,他才对李卫使了个眼色。

    弘晸走过来问:“你这是打算干什么?”

    弘昼甩着辫子捎,哪里还有刚才的一脸正气,嬉笑着道:“都上来了还想轻易下去?”

    弘晸一瞧这烟波浩渺的湖水,顿时就明白了。

    真他|妈无赖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