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13章 常山郡  满唐华彩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413章 常山郡 (第2/3页)

要让伯母失望,伯父帮忙解释……”

    迈进驿馆时,薛白还在说着话,却是愣了一下。

    他见到有一人正站在前院恭敬地迎接着他,脸上还带着一脸认罪的表情,正是老凉。

    “郎君。”

    “你怎在此?”

    “主母她们已经在常山等了郎君三天了。”老凉挠了挠头,“郎君怎么来得还晚些?”

    “你怪我?”

    薛白反问了一句,表情冷了下来。

    他还是初次对老凉发怒,而老凉也是初次违背了他的命令。

    当然,个中情形即使不说他也猜得到,无非是颜嫣等人得知他要到常山赴任,逼着老凉带她们来。

    “郎君,主母她们说,见了郎君才肯回长安,小人怕路上出事……”

    老凉说着,感受到薛白怒气不减,心中恐惧且不知如何是好。

    正此时,身后忽有人开口说话了。

    “这孩子,怎还不进来,杵在庭内做什么?”

    老凉迅速往后一瞥,只见崔氏带着一众小娘子们出来了,不由略舒了一口气。

    薛白的目光则已落在了崔氏身后的几人身上,颜嫣、青岚是作为他的妻妾来的,李腾空则是颜嫣的大夫,正巧要云游四方,一道同行,至于李季兰,不论理由充分与否,总之是跟着朋友来的。

    若是颜嫣或她们之中的谁上前撒娇,薛白还是要怪她不知轻重。但崔氏毕竟是长辈,薛白还是换上礼貌的表情,唤道:“伯母。”

    “叫得这般生分,三娘也是我的女儿,叫丈娘。”

    “是,丈娘。”

    崔氏大喜,招手唤薛白进堂说话,还称赞老凉这个护卫头领忠心耿耿,吃苦耐劳,总之是久别重逢,一派喜庆。

    入了堂,薛白再看几个家眷们的表情,颜嫣作贼心虚的模样,时不时偷眼看他,把身子往崔氏身后躲;青岚只顾着欢喜,恨不得现在就打点家务让薛白沐浴更衣;李腾空还是故作清高,尤其是当着旁人,更是装作与薛白不熟,但那发红的耳根已出卖了她;李季兰不知在脸红什么,倒容易教人误会。

    见了她们,他的怒气不由散了。

    说好一起上任,他却只陪她们一起行路到晋中就独自赶路了,她们难免是要担心。来见一面也无妨,到时及早将她们送回去便是。

    “三娘还在担心呢,伱怎么比她还晚到?”崔氏一落座便问道。

    薛白其实还去了土门关一趟,但这种公事不必对她明言,遂道:“路上耽误了些时日。”

    “你此番来常山任官,升官再快,也有两年任期吧?”崔氏笑道:“往后我便可多照顾三娘了。”

    “是。”薛白道:“盼能在常山多待上两年。”

    “好好好。”崔氏道:“若是能添个小的,正好我还能帮你们抚养……”

    颜嫣听了,竟是觉得好笑,偷偷抿了抿嘴,也不知是在笑话崔氏这份闲心,还是笑话薛白。

    颜杲卿则听出了薛白话里对时局的忧虑,只在堂中稍坐了一会,就迫不及待地让内眷们回避,让他们谈正事。

    ~~

    堂中还残留着些脂粉的香气,却已响起了一声叹息。

    “他真是对雁门关出手了?”

    “千真万确,并非我冤枉安禄山。”

    薛白把石岭关一战前因后果说了。

    颜杲卿终于是不再抱有幻想,那套“民风彪悍,未必是要造反的言论”的说辞是不能再提了,他眼中显出忧愁之色,道:“如此情形,你还敢来常山?甚至把三娘也带来。”

    薛白道:“自是会尽快送她回长安,不仅是我,丈人的家眷也该送到安全之地。”

    颜杲卿听他这般说,却是反问道:“你就这般笃定我没有随安禄山造反?我几次升迁,全是他举荐的。”

    “丈人若要附逆,把我押送给安禄山当礼物,往后还能在伪朝谋一任宰执。”

    颜杲卿摇了摇头,道:“听起来,你不打算离开常山。”

    薛白道:“我想试试能否遏制住安禄山的叛乱。”

    他从袖子里拿出地图,展开来。

    “安禄山若叛,唯有速取长安,或走河东、或走河北。如今李岘宣慰河东,举荐高仙芝、李光弼为节度,挡住了这条道路,而走河北,常山虽不是咽喉之路,却也是通衢要地,我得守着。。”

    颜杲卿指了指地图上常山郡以东的平原,没有说话。

    “我知道。”薛白道:“骑兵要南下,绕过常山郡非常简单。但只要我在这里,河东兵马便可随时出太行山,直指叛军幽州大本营。我在这里,安叛山便要忌惮。他要南下,就必须先下手除掉我。”

    颜杲卿道:“我是说,还需要有人与你互为犄角,共同挟制安禄山。”

    “谁?”

    薛白的钱庄虽然已经铺到了河北,但他对河北整个的官场还完全不熟悉,自然是要问颜杲卿的。

    却见颜杲卿指了指自己的鼻子,面露莞尔,道:“我亦想谋个官,如何?”

    薛白没有立即答应,而是愣愣看了颜杲卿一会儿,像是因为老人这“求官”之举而愣住了,但其实并不是。

    他当然明白颜杲卿这么说并不是为了个人前途,只是他原本的想法是,把颜杲卿送出河北。

    原本历史上,颜杲卿抵御安禄山叛军,城破被擒之后满门被碎尸割杀的惨烈事迹,薛白听说过,如今他取代了颜杲卿为常山太守,就想过也许能使颜家免于那样的劫难。

    智勇双全的忠臣义士,留得性命,也许能为大唐盛世的延续做出更多有价值的事。

    可另一方面,薛白孤身到河北,的的确确需要颜杲卿的帮助。

    “可信得过我?”颜杲卿见他不答,又问了一句。

    薛白回过神来,道:“我写封信回长安,请托高力士,当能为丈人谋一郡守之职。”

    “好。”颜杲卿义不容辞。

    “还想与丈人了解常山郡的情形,方才入城前,我见丈人与一个官员同行?”

    “常山长史,袁履谦。我与他是多年的旧友了,早年间曾一起扩田。他是忠良之士,你能信得过他。”颜杲卿对袁履谦的人品很笃定。

    之后,说起常山郡诸多官吏。

    “真定县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