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714章 赞有状元才(1)  落难情缘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最新网址:m.ibiquzw.org
    714章 赞有状元才(1) (第1/3页)

    顾掌教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如果上课时讲话或考评成绩太差,就被他拿起教尺打手掌,罚在课堂上站立,放学后还要被罚留堂,做好作业才能回家去。但顾掌教下课后视学生们如同自己的儿女,友好相处。

    李金兰平日笃信禅学,经常去天露寺烧香拜佛。祝得财五岁时便被她送去筠城书塾的书整学堂读书。

    小得财天赋聪明过人,在就读的班里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得到表扬比其他学生多。但他生性好动,调皮捣蛋,显露的劣根也比其他学生多,也受过顾掌教不少严厉的处罚。

    顾掌教饱读诗书,学富五车,经常向学生灌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孔圣人思想。

    这一天,顾掌教在课堂上提问:“被誉为诗圣的杜甫之侄杜位,当年被贬新州,写下了哪几首诗呢?”

    坐在小得财前面的那位名叫梁丽婵的女学生举手回答:“八首。”

    顾掌教问:“是哪八首?”

    梁丽婵回答说:“是新昌八景诗。”

    顾掌教有点暗自发笑地看向梁丽婵后面的小得财,直道其名:“祝得财,起来回答。”

    祝得财猛地听先生点着自己的名字,心想:难道自己幼时娘亲所教过的事被老先生发现了?

    为慎重起见,他耍起小聪明,假装糊涂说:“先生,您还未教过,我咋知道啊!”

    顾掌教记得,这个祝得财在插班前他就教过。

    “师道尊严”的自尊心驱使他将错就错,威严地看着祝得财,说道:“你听好了,现在就教你,我先读一遍,然后你背诵一遍,每背漏一字,就罚打20戒尺!”

    于是乎,祝得财把他引以为傲的“过目不忘、听后烂熟于心”的本事发挥得淋漓尽致,抑、扬、顿、挫,一字不漏地把《新昌八景》背了出来——

    《新昌八景》(筠城旭日、枫洞晚霞、龙山胜概、天露仙泉、崖楼耸翠、锦水拖蓝、冼亭耕牧、洞口渔樵)的作者杜位,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杜甫之侄,至德中与甫同在尚书严武幕中。他为官清正,不畏权势而得罪朝中奸臣,唐中宗听信谗言,将其贬到新州(新州当时称新昌郡)参军十年。在新州期间,诗人走马新州大地,被新州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所吸引,倚马挥鞭,岭南新州有遗篇……顾掌教听后,浑身轰然一震,眼定定地看着这个貌不惊人的插班生。他做梦都不会想到这个乡下仔,竟有如此惊人的记忆力。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不敢相信,这是出自一个刚从乡下进来的学生口中,顾掌教似乎看到了他当年读私塾时的影子。

    于是,顾掌教摇头摆脑地进行解释和点评起来——

    杜位当年被贬新州,心情是极为凄楚的,但他却以达观的态度寄情于山水之间,为我们留下了八幅无比珍贵的唐代新州风情画。下面,逐首吟诵并解释之。

    筠城旭日

    新州万竹绕为城,旭日穿林纳户明。

    寂寂门庭无吠犬,猗猗竹坞有啼莺。

    春雷动处龙孙长,朝露稀时凤尾轻。

    堪笑王公虚设险,德风化世自然清。

    筠城,是新州州治,位于县城公园。当时,筠城纵横不过半华里,城垣是土基,上种簕竹,竹坞啼莺,境态自然。

    该诗的前四句概描筠城早晨景况,五六句描写竹的美丽生态,七八句是诗人的感想。

    以新州簕竹围城作为防御工事,确实是不管用的“虚设险”。诗的最后一句“德风化世自然清”,是诗人祈望的“德风化世”的新俊城。

    这首诗的特点是描写得很有气势。诗人从一开始就从一个极其宏大的空间背景:旭日东升,霞光万道处着笔,将在朝阳照耀下的万竹成城的筠城晨景和盘托了出来。在这一日之计在于晨的早上,本来应该是门户大开,人们外出开始新一天的劳作。

    但是,“寂寂门庭无吠犬”,家家户户紧闭门户,一片寂静,“猗猗竹坞有啼莺”,只听到晨鸟在竹坞的啼叫声。在这里,诗人运用对比手法,以一静一动,写出当时的社会治安十分混乱。最后,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了一个太平盛世、安居乐业、“夜不闭门、道不拾遗”的“德风化世”的良好社会治安环境。

    枫洞晚霞

    枫洞郊西俗少华,衣冠耕读可为家。

    高枝接叶连村暗,小径通门绕树斜。

    晚见林前凝彩日,时看天外散彤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biquzw.org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