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78章 高僧赐名字  落难情缘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最新网址:m.ibiquzw.org
    第278章 高僧赐名字 (第1/3页)

    文殊菩萨望着弥勒渐行渐远,轻轻吟诵道:

    弥勒真弥勒,

    分身千百亿。

    时时示世人,

    世人自不识。

    天上方一日,

    世上已千年。

    ……

    转眼之间,一百五十年岁月悠然而过,大唐帝国已经步入了血色黄昏,江山摇摇欲坠。群雄争霸,烽火连天,战乱频发,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局面……

    浙江明州一带,因远离北方权力中心,位于东海之滨,时局虽然动荡,总算还能避开战火,偏安一隅。

    明州所属的奉化县境内,有三条主要河流:剡江、东江和奉化江。其中奉化江水穿城而过。

    奉化县城北面三里远近,县江西岸,坐落着一个小小的村庄——长汀村。

    村里有户人家,男主人名叫张重天,娶妻窦氏。张家世代务农,淳朴善良,由于夫妻二人格外勤劳家底颇为丰盈。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张重天成婚多年,却一直膝下空空,尚未生育子嗣。

    这一天清晨,东方刚刚发亮,张重天便来到江边的田间劳作。他正在忙着平整土地,忽然听到江中水声大作,波涛轰鸣。他下意识的抬起头来,发现滚滚江水犹如张牙舞爪的巨龙,呼啸而来,奔腾而去,大有一泻千里、不可阻挡之势。

    张重天在江边生活了半辈子,见惯了春汛的洪峰浊浪。然而,令他感到奇特的是,在低沉如牛吼、震颤如雷鸣的波涛声中,好像有一缕飘飘悠悠的仙乐从高邈的宇宙深处传来,在波浪之间回荡……

    于是,张重天更加惊奇地看到,浑浊的江水之中,居然漂浮着一朵莲花,最令他难于置信的是,莲花不是在汹涌澎湃的波涛之上,一泻千里的洪流之中沉没,没有被冲向遥远的天边,反而徐徐向着他飘来!而且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好像要飘到他的脚下……

    张重天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他使劲闭了闭,然后再睁开。果然,莲花不见了踪影。

    但是,在莲花消失的地方他又看到了一捆柴草。

    发洪水的时候,水中经常漂浮着一些大树、木头、猪羊、马牛,所以,一捆柴草并不奇怪。奇怪的是,柴草上竟然躺着一个赤条条的男娃!

    江水浩荡,浊浪翻滚,洪峰涌起,旋涡丛生,小小柴捆在汹涌的波浪中无助地逐流沉浮,随时都有被浪头吞噬、沉沦江底的危险。

    然而,面临灭顶之灾的男娃却浑然不知,好像舒舒服服地躺在摇篮里呼呼大睡,陶醉在甜蜜的梦乡……

    童心纯真,令一切所谓的祸福在他面前黯然失色!

    君不见有儿歌曰:小小猫儿欢乐多,唱着歌儿上山坡,遇见一只大老虎,揪着胡子叫哥哥……

    张重天没有多想赶紧用耙地的长柄镢头将柴捆拨拉到跟前,一把将小男孩抱了起来。

    不可思议的是,他刚刚抱起孩子,那捆柴草便散开了,沉没了,再也没有了踪影,好像它从来就没有存在过一样。

    而怀中的那个孩子,却在冲着他咪咪发笑,好像早就知道会被他从洪水中捞起来一样……

    张重天看到这个男孩白白胖胖、圆头大耳、相貌端庄、天生一副大富大贵的模样,高兴的不知如何是好,连镢头都忘了拿,一溜烟向家中跑去。

    距离家门老远,张重天便兴奋地忍不住叫了起来:“老乞婆、老乞婆!”

    张重天生性诙谐,又一直无儿无女,所以平时总爱与自己的老婆开玩笑,戏称她为“老乞婆”。

    窦氏正在家中做早饭,忽然听到丈夫在外面叫唤,而且声音极为欢快,一边向院门口迎接,一边笑着说道:“当家的,你是在路上捡到金子啦,还是从地里挖出银子啦?看把你乐得!”

    张重天推开院门,说道:“既没拾金,也没捡银,却比金银珍贵一万倍!老乞婆,你瞧,你瞧啊!”

    一个比年画里画得还要可爱的男孩,赫然出现在她的眼前!“我的天啊!”窦氏慌忙将沾着菜叶的手在衣襟上擦了擦,双手接过了孩子。

    这孩子不但不认生,反而像是与窦氏很有缘似的,张开双臂,一头扎进她怀里,咯咯地笑了起来。

    窦氏那个高兴啊,差点将自家的房子都乐翻了……

    半晌,窦氏才想起来问张重天:“当家的,你是从哪里抱来的这个神仙娃娃?”

    张重天说:“县江发了大水,他躺在一捆柴草上飘了过来,我赶紧把他从江里捞了上来。”

    窦氏说:“哎呀,洪水连天,这小娃娃居然没被淹死,真是命大福大造化大!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当家的,咱们就收养了他吧。”

    张重天膝下无子,心里早就萌生了留下这个孩子的打算,所以想都没想便点了点头。

    窦氏使劲亲了孩子一口,说:“阿弥陀佛,谢天谢地,我们总算有儿子啦!”

    张重天见老婆高兴得不知东西南北,连做饭都忘了,便调侃说:“老乞婆,你有了儿子,就不要老头子了?我可是饿得肚皮贴到后背上了。”

    窦氏说:“你三四十岁的人啦,又不是没吃过饭,饿一会怕什么?我要先去找一个小被子,把我儿子包起来,千万别让他着了凉。”

    窦氏将孩子抱到屋里,放在床上,开始翻箱倒柜,寻找适合孩子穿用、铺盖的布料。

    张重天知道,一时半会吃不上饭了,只好坐在一边等待。

    那孩子独自躺在床上,咿咿呀呀,像是无比快乐的样子。

    张重天若有所思地说:“这孩子光着屁股在水里飘了这么久,不但没冻着,没呛着水,而且还能在柴草上睡大觉,真是难以相信。”

    窦氏一边拾掇一边说:“这个孩子命硬,什么样的灾难都能避开。他不偏不倚恰好飘到你的跟前,倒像是专门来给咱们当儿子的。”

    张重天回忆道:“一开始,我明明看到的是一朵金莲。谁知,一眨眼,就变成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小男孩。”

    听到这里,窦氏像是恍然大悟,忽然想起了什么,轻轻惊叫道:“天哪,这娃娃是观音菩萨给咱们送来的!”

    她放下手中的布料,双手合十,极为虔诚地喃喃念道;“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您终于显灵了!,,唵嘛呢叭咪吽。,,,……”

    张重天“噗哧”一声笑了:“不是送子娘娘,而是送子爷爷。”

    窦氏一脸的严肃,说道;“孩子他爹,你不要胡说八道!”

    张重天仍笑眯眯地说道;“娃娃本来就是我抱回来的呀!”

    窦氏问:“他为什么能在大洪水中安然无恙?”

    “这……”

    “他为什么偏偏跑到你眼前?”

    “这……”

    窦氏连珠炮似的发问,张重天吭吭哧哧,无法应对。

    最后,窦氏说:“这一切都是因为我前些天到岳林寺烧香拜佛,在观音菩萨面前许了愿,所以今天灵验了。他爹,咱们得尽快找个时间,到岳林寺还愿去。”

    ……

    六祖惠能说到岳林寺这里,不由得停了一会,然后,颇为赞赏地说:这座规模宏大的寺庙,与长汀村一江之隔,前身是三百年前南北朝时梁武帝大同二年(公元536年)所创建的崇福院。

    寺庙亭台楼阁,高耸巍峨;飞檐斗拱,巧夺天工;红墙黄瓦,金碧辉煌……

    大唐中期,被南北称之为的“六祖惠能呼啸出世”,在曹溪宝林寺高扬“顿悟成佛”的大旗,开创了禅宗狂飙突进的崭新局面,蔚然成为中国思想史上的一大奇观。

    到了晚唐,恰恰是禅宗发展的鼎盛时期,天下寺院,十有其九归宗为禅,所以,崇福院自然而然也就成了一座禅僧寺院。

    有一天,崇福院来了一位气度不凡的游人。他就是著名诗人当朝宰相李坤。

    李坤与好友元稹、白居易交往甚密,所以,他不但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写下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流传千古的诗篇,而且受他俩的影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biquzw.org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