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06章 天佑春耕,泰和四时,春耕咯!  大秦:糟糕,我爹是扶苏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206章 天佑春耕,泰和四时,春耕咯! (第2/3页)

    保证每年百姓都会按时耕作收田。

    这和重要。

    人要吃饭,没有饭吃就是天下大乱。

    而现在。

    嬴城在以极其恐怖的大变改变着农政。

    如果农政能安稳。

    以强制春耕令所实行的农政,所带来的收益是难以想象的。

    张良心思难明的沉浸在了晨暗之中。

    但就是在此时。

    「出发!」

    随着马大一声歇斯底里的咆孝,张良的思绪也被拉了回来。

    春耕的队伍,出发了。

    张良见此,也只能无奈的苦笑。

    说真的。

    他张良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亲自下地种过田。

    顶多站在田野的旁边,看一看绿油油的田地,金晃晃的田野,有些地方荒芜一片,偶尔抒发一下心潮澎湃或者忧国忧民之情。

    这也是他张良第一次下地耕作,一切听指挥。

    而就在这个清晨。

    不止马台里。

    频阳!

    王拂大清早的驱赶着牛车,十分恼怒的怒道:「老夫已经二十年没有种过田了,没想到竟然在这个时候,还要驱着牛车去种田。」

    「哎,罢了,虽然老夫老了,不过牵牛这种事情还可以干!」

    「今年是个大丰收年份啊,一把粮种十把谷,铁一样的定律,不会因为任何外物而改变。」

    「如今各个勋贵自寻出路,已经无反抗的可能。」

    ….

    「不过最终这田地归属如何,今年的粮食产量,已经是可以看见的了!」

    王拂心中叹息。

    往年这个时候,对王氏来说也是天大的事情。

    王氏子弟再加上食邑们,大片大片的出发下地种田。

    别提有多高兴了。

    可现在,他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王氏在王翦哪哈怂的努力下,放弃了抵抗,被朝廷分走了食邑,分走了田地,全部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百户里。

    「不过,频阳王氏依旧是频阳

    王氏,不会因为失去了土地食邑就会有任何的动摇!」

    王拂笑了笑。

    虽然王氏失去了田地,但换来了七座盐矿,这些盐矿近乎占据天下盐业的半壁江山。

    亏了,也没有亏。

    在以前盐业这块,朝廷控制的非常死,除了宗室能染指,其他人基本无法染指盐铁铜冶炼。

    现在!

    只能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东县!

    蒲县!

    骊邑县!

    陈仓县!

    蓝田县!

    据最新的户籍统计。

    咸阳十万户百姓。

    而就在今日清晨,有九成五的人,齐聚种田。

    同样。

    就在今日清晨。

    雍城祖地。

    在雍城附近的百姓注视下。

    巨大的祭天祭坛所在。

    嬴城一身素黑之色的站在祭坛下方。

    背对着半数朝臣。

    踏踏踏……

    嬴城踏起沉重的脚步向着开始登祭坛的台阶。

    慢慢的。

    嬴城站着的高度越来越高。

    虽然看不到后方,但是四周的建筑,却渐渐的被嬴城踩在了脚下。

    祭祀!

    每年始皇帝都会前来祭拜一次,真不真不知道,但这已经是一种精神。

    祭告上天秦国要春耕了,希望上天能够让天下风调雨顺。

    只有举行过这个活动之后,始皇帝才会东巡南巡各种巡。

    不过今年。

    嬴城渐渐的沉下心,似乎游走在一代代华夏先民刀耕火种与天相争的画面中。

    在阶梯的两侧,扶手墙面的上,凋刻着一个又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一副惟妙惟肖的刀耕火种图。

    描述的是上古之时,炎黄二帝因为冲突发生战争,却为了春耕休兵止戈,携手春耕的场景。

    真不真无从得知。

    那已经成为了一种精神的象征。

    这副石刻若是存留到后世,必然是能引发后世史学家们的无数猜想,自然,换十栋别墅不存在任何的问题。

    九鼎并不在这处耸立于天外的祭坛上面。

    不过。

    在祭坛上面,也有一个鼎。

    巨大的青铜鼎里面盛放着五谷。

    稻米成白色,麦粒成土黄色,豆粒成大颗粒的土黄色,粟米成小颗粒金黄色,黍米成大颗粒的金黄色。

    此时在鼎中,五种谷物依次盛放。

    而在鼎后。

    有一个高高的桉桌。

    上面放着祭品,牛羊猪马鸡犬,米饭麦面米粥等。

    ….

    五谷六畜!

    这就是最高规格级别的祭祀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