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3章 天下疾苦啊  大秦:糟糕,我爹是扶苏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143章 天下疾苦啊 (第2/3页)

头三万六千快。

    在马台里一户人最多的是一户叫马三的户头,足足有十七口人,那就是直接给发了六十一万。

    要知道。

    这六十一万是按照他穿越前新时代的价格,而这笔钱所处于的时代,却是那几十年前的物价状态。

    六十一万是一个不可想象的数字。

    刚开始他不知道这个事情,而且冯世杰谁也没有说,甚至给始皇帝都没说。

    身为内史人家拥有这样的权柄。

    只是等到冯世杰将钱发下去,导致周围几个乡里的人闹腾起来,被冯世杰不留情面的镇压下来,这件事才被御史大夫府给捅在了朝堂上,冯世杰被弹劾。

    但冯世杰毕竟在内史位置上坐了十几年,所在县级,可人家的地位一点也不比封疆大吏地位低。

    就那么磨蹭了十几天之后,冯世杰将自己的暴力研究成果呈现出来,并总结出了一套怪异的经济之论。

    也就是货币之论,全篇阐述了一个道理,让货币流通起来,发挥货币真正的价值。

    然后,满堂哗然,弹劾冯世杰之事,就不了了之。

    而这。

    就是马台里事件在背后所出现的朝堂过程。

    而他也是在御史大夫府弹劾之后才知道,冯世杰的疯狂行为。

    也因此感慨。

    这年代如果真的想要做点事情,说难,对于有些人来说一辈子都够不到。

    可对于有些人来说,根本就不是个事。

    五百钱对掌握着皇都的府衙来说,根本就不是个事。

    那只是府衙用来验证,货币在民间的流通方式以及民间富裕之后,最终会流向什么地方。

    最终实际的调查流向表明,以马台里无端产生的货币开始,这些货币已经被带到了远离咸阳的北方的草原上,南方的深山中。

    在这个过程中,不止马台里一个贫困之乡发生了改变,好像货币的流通都变得富裕了起来。

    这在朝堂上,是有实际的数据支撑的。

    冯世杰发动了自己大伯冯去疾以及整个冯氏,才调查出那样一份足以给自己脱罪的数据。

    现在的冯世杰,每一天都在关注着马台里的变化,乃至于朝堂之上不少人也都在观察着马台里的变化。

    而嬴城,也在关注着马台里的变化。

    冯世杰在关注自己的经济货币之道。

    朝堂在关注马台里在经济文化人心等各方面的变化。

    而他。

    在关注马台里的自我经济变化。

    因为他在看到冯世杰的数据之后发现。

    在这个时代,一个并不是依靠宗族维系的只有一百一十户的村子,在拥有颠覆性的财富之后,竟然以一种神奇的方式,在向着集体化转变。

    没错。

    马台里现在的变化。

    在由私有制自我转变为集体制。

    在大秦耕战国策的影响下,民有耕田是私有财产,以户为单位的私有农田制度。

    但是,在每户都拿到大笔的财富之后。

    在里正的组织下,每户按照田亩的多少拿出了购买五头的钱币,这五头牛,属于马台里的集体财产,由里正负责保管,各户共养。

    然后。

    出现了集体性消费的现象,一大群人进城消费。

    之后。

    出现了集体劳作的事情。

    整个马台里的房屋,普遍破旧,在里正的带领下马台里一千余人集体前往秦岭砍树,集体前往骊邑砖窑购砖瓦,并集体进行统一的营造。

    而且。

    根据马台里乡民之间的商量,因为要盖房屋,会安排集体耕作,不再以谁家用耕牛就拉去哪耕种,而是从耕地的一头耕作向另一头。

    邻里帮忙种完,其余剩余劳动力,继续营造房屋。

    这样的变化,对嬴城的吸引是吸引巨大的。

    这和他所认识的世界,不一样,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因为按照他以及后世人的思维,如果直接给他六十一万,他肯定是要到县城里面买房的,基本上这六十一万就没了,可能还不够。

    但是。

    马台里,这个咸阳最贫困地方的百姓,却按照耕牛,农具,粮食,锅碗瓢盆,衣服,翻修房屋,做生意这样的顺序,依次花光六十一万。

    这样的顺序,让他思考了很久。

    也就生出了他刚刚的哪套理论。

    拆城下乡。

    以里为单位的集体化农业经济。

    以城池为集中百姓的方式本质而言是一种集权的方式,把所有人集中在一起方便管理。

    以此产生了其他经济行为,进而令城池富裕了起来。

    然而。

    马台里的事实告诉他。

    在这个时代,百姓压根就没有想要在城池之内生活的想法,房屋的属性被排在倒数第二位。

    而农事,被排在第一位。

    因为对百姓而言,在天下安定的环境之中,居于乡里之中,才是真正的衣食无忧。

    这,就是他关注马台里的目的。

    当然。

    这样的结论是片面的,仅仅一个马台里,还不足以支撑这样的理论。

    但他可以确定的是。

    农业,是一定要发展的。

    而集体化农业,是一定正确的。

    那是他亲身经历的事情啊!

    以前在农村,黄土地背朝天靠天吃饭,穷苦的无人问津,后来黄河水上来了,可大面积的农田集中化也跟着来了。

    黄河水来不来和他都没有关系,因为他,进城了啊,他要在城里继续依靠着汗水去换来城里幸福的生活。

    至于曾经挥洒过他汗水已经在浇灌着黄河母亲水的土地,却不知是被哪个王八蛋给拿走了。

    ……

    二十里!

    是这个时代农业以里为圆点,界定里民所耕作农田范围的极限距离。

    在桌子旁坐着的张良勐然惊醒,见到嬴城已经行走在还在大兴土木的马台里。

    微微一犹豫,还是果断追了上去,问道:“张良能否与大律令同行?”

    陆贾和一众儒生也迅速的跟了过来。

    嬴城回头笑了笑,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便继续前行,看着整个马台里的变化。

    张良再次犹豫,迅速前行笑道:“这马台里的变化,恐怕是这天下蜕变最快的乡里了。”

    嬴城摇头道:“蜕变的太快了,并不是一件好事。”

    张良陆贾跟在嬴城的身后,陆贾忍不住的问道:“为何?”

    嬴城回头笑道:“这里的人,不识字,不懂礼,不懂经营之道,崛起的快,衰败的也会很快。”

    “等他们发现钱对他们来说不是一个遥不可及之物的时候,花钱可以拥有想要的很多东西的时候,便是他们衰败的开始。”

    “而你,或者你,或者你们,会在这样的乡里之中,去帮助他们,让他们懂得礼仪,懂得律法,懂得如何合理的花钱,懂得如何过上安定而富足的生活吗?”

    嬴城突如其来的质问,让张良和陆贾忍不住的身体一怔,眸光闪烁。

    甚至于张良二人已经隐隐猜到,三万儒生的命运。

    可是在嬴城以当面发问的方式询问,他们还是沉默了下来。

    是的。

    他们不愿意!

    嬴城笑了笑,并没有逼问。

    张良啊,汉初三杰!

    陆贾啊,《新语》十二篇奠定了汉初的施政方针。

    这样的人才,或许给其他穿越者,会当舔狗一样去舔。

    但是对他而言。

    他并不认为,他需要向这些在汉初名垂青史的人去妥协什么。

    ‘我就在这里,你想来我欢迎,你不来我不强求。’

    ‘是时代的张良和陆贾,而不是张良和陆贾的时代。’

    所以。

    在听到这二人自保姓名的时候,他没有任何惊讶的态度。

    整个马台里热火朝天的在进行着建设。

    然而。

    就在嬴城行走之中,一件很奇怪的现象吸引了嬴城的注意。

    “去把哪个凉席揭开。”嬴城眉头一皱的指着一个阳角旮旯处的凉席。

    闻言的张良和陆贾也是一愣,寻着嬴城指着的方向看去。

    只见在一处破旧的土墙旁,阴暗潮湿的犄角旮旯,却横放着一张木床,木床上面似乎睡着人,一动不动的样子,被凉席盖着。

    也是奇怪。

    不用张良几人去,黑甲卫迅速的动作。

    “几位官爷,你们这是要做啥?”

    旁边还在木头架子上面的盖房子的一名男子急忙一蹦子跳下来想要阻止。

    可黑甲卫得到嬴城命令,没有理会男子,直接掀开了凉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