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六十九章 地方官的政绩  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最新网址:m.ibiquzw.org
    第一百六十九章 地方官的政绩 (第1/3页)

    五月时候天气已经见热了。

    赵亮离开京城返回老家去。

    四九城内不搞事实在没什么好玩的,八大胡同他早去过了,圆明园他想进又进不去,除了搞了一次市井调查,再跟着和珅结识了一大批官员,其他的毛事儿也没干!

    所以,趁早回老家歇着去。

    因为大姑父从岭南回来了,一同带回来的就有几个他让起点找的人,还有朱渥。

    后者是朱濆的胞弟,朱濆为船帮帮主脱不开身,就把自己兄弟派来见赵亮了。

    至于豫西南和沂蒙山,依旧很‘平静’!

    除了乌三娘稍微的显的有些暴躁,在过去的半年里,几次往衙门里撂炸弹,还组织人手伏击满清外出的官员,从而登上了满清的必杀黑名单。

    声名也大大的响亮了来,成为了清水教中仅次王伦的‘巨头’,跟孟灿、王经隆、樊伟等人齐名了。

    风尘仆仆的赶回龙路口,赵亮看到的就是老爷子和赵爹赵二叔他们满是欢喜的笑脸。

    这是咋回事?

    “大哥,咱家上地方志了!”赵辉兴奋的叫嗥着。哪怕只是淮宁县志,而不是陈州府志,可这对赵家言也是一项殊荣了。

    赵亮有些发懵,县志!?

    那东西他当然听说过,地方志么。可他从来没有将其与赵家联系在一处过,骤然听到消息后,人还真是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清代方志编修多能依循六十年一纂的则例,定期续修。可这制度针对的是省一级的通志,至于省以下的府、厅、州、县、镇志,就灵活多了。

    清代基层单位修志极其频繁,府、州、县皆设有立志局、志馆极其普遍,而成书之众,数倍于以往历代。

    而陈州府,自从乾隆十二年修了一回府志之后,修地方志已经偃旗息鼓三十年也。

    如今淮宁知县忽的挑起了这个头来,极快的就赢得了地方士绅们的支持。

    中国最好脸面,如果能留名地方志,那都不知道是多少士绅贤达们做梦才能梦到的美事。

    毕竟这地方志虽然是官府出面主持修撰的,可修书的人却往往又是本地长官和名望绅士,这些人难免要矜夸乡里,虚誉人物,尤其是后者。

    述地理,则必列八景胜迹,陈州府的七景八台就是这么来的。列乡贤,常爱及亲朋故友。

    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biquzw.org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